10月9日,学院《交通强国方略》2025年通识教育课程在热烈的学术氛围中正式启动。课程首讲特邀中国高铁事业的重要开拓者、武广高铁公司原董事长兼总经理陈章连教授,为2025级新生带来题为“中国高铁何以成功——高速铁路技术发展概述”的专题讲座。学院党委副书记廖金宝主持讲座,现场座无虚席,师生共同聆听了一场融合技术深度与战略高度的思想盛宴。

《交通强国方略》通识课自2024年开课以来,深受学子与社会各界热捧,是我院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创举。该课程聚焦传递“交通强国”战略的“四个交通”(即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领域的前沿知识与技术,旨在培养具备“家国情怀、使命担当、工匠精神、人文素养、全球视野”的新一代交通人才。2025-2026学年,该课程将开设18场专题讲座,由行业领军者、大国工匠与知名教授联袂呈现。
在讲座开始前,廖金宝代表学院向陈章连教授致以热烈欢迎,向在场师生表达了诚挚问候。他指出,大学是探索未知、塑造未来的黄金阶段,他勉励2025级新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特别是在波澜壮阔的交通强国建设中踔厉奋发,书写青春的华彩篇章。廖金宝强调,《交通强国方略》课程是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通过系统化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交通强国的战略意义,树立行业报国的远大理想。

陈章连教授系统阐述了中国高铁二十年奋斗历程。他指出,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的高铁网络(4.8万公里,占全球60%),武广高铁更是以年均超45亿元的利润成为效率标杆。在技术层面,他剖析了独特的“中方独资+外方咨询”模式,强调中国高铁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最终构建了全链条技术体系,并在“复兴号”的254项关键标准中实现了84%的中国占比,展现了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陈章连教授还进一步展望了未来交通图景,指出中国正从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向时速1500公里的真空管道超级高铁迈进,持续拓展速度的边界。

廖金宝在总结讲话中表示,本次讲座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授,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和梦想的点燃。他鼓励同学们将所学所悟转化为未来参与交通强国建设的坚实力量,在中国从“交通大国”迈向“交通强国”的进程中贡献青春智慧。
在热烈的掌声中,《交通强国方略》课程首讲圆满落下帷幕。现场学子仍沉浸在振奋与思考中,教务部陈金乐老师现场采访了多位参加讲座的2025级新生,聆听他们在这场“交通强国方略第一课”中的收获与感悟。
2025级动检专业的黎家晋同学深有感触地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透过一位高铁行业‘元老’级人物陈教授的视角真正读懂‘交通强国’的战略重量。无论学什么交通专业,这场讲座都能让我们找到‘交通强国’与我们的连接点,指引我们看清未来的赛道。”
“从借鉴技术到输出标准,这一路都少不了我们伟大工匠们的努力。”2025级通信2班的邹倩仪同学对讲座中展示的中国高铁发展路径印象深刻。“当我听到了我们从向外借鉴高铁技术,到自己有扎实的技术,再发展到我们的技术被国外借鉴的时候,我倍感自豪,这种逆袭让我感觉印象深刻。”
2025级通信1班的陈奕圻同学对讲座中提到的中国与德国西门子合作案例记忆犹新:“最开始他们故意抬高价格,就是觉得中国没有他们的帮助完成不了有关交通工程的建设。但是中国通过不断提高自我创新能力和发动群众基础,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慢慢建设成为一个交通强国。”
从学子们真挚的言语中,我们看到了中国高铁事业后继有人的希望,更看到了交通强国建设与青年成长成才的双向奔赴。《交通强国方略》课程的首讲成功举办,标志着学院在培养新时代交通人才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后续系列专题讲座将持续点燃学子的专业热情与报国志向。